楚王陵,有人经考证就是兵马俑主人楚王刘郢或刘戊之墓。该墓位于兵马俑馆东400米的狮子山主峰南坡,凿石成墓,早年被盗,有3间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下来一些重要文物。该墓由墓道、天井、内墓道、甬道、耳室、侧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凿石量达5100多立方米。是历年来在徐州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实的墓。但该墓尚未按原设计要求建成,室内有许多地方遗留下诸多待完成的痕迹。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仓促的葬礼,楚王陵因此把诸多的迷留给了千年之后的人们。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颇有悬念,而楚王陵地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山为葬”,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 117 米,宽 13.2 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总面积 851 平方米,开凿石方量 5100 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全国罕见,它应该是徐州地区所有汉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历史及文物考古价值最高的一处特大型西汉楚王陵墓。
楚王陵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复杂,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从外到内依次为三层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门、甬道、侧室、前堂和后堂等。其中包括庖厨件、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前厅堂、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 12 间,其设施结构一应俱全,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
楚王陵(19张)
置身其中,古代陵墓所固有的阴骘气息,些许在心中漂移过一丝寒冷,但更多是感叹这一浩大工程竟是二千多年前古人靠铁凿、铁斧等简陋的工具,一凿一凿开山而成的!陵墓也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遗存的载体,楚王陵还是一座地下文物宝库。虽墓主室曾遭盗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类随葬器物二千多件(套),约万件。比如国内最精美的金缕玉衣,它所用玉片多达 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约在 2100 片左右,而且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为质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莹剔透,温和润泽,堪称绝品。另外,显示王者风范的赤金带扣、“月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的玉耳杯、“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走盘珠;以及数百件青铜和铁制兵器……这批随葬品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外墓道的主体部分。两侧的墙壁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这一段的平均深度达14米。
在前面墓道接口处,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这种在直墓葬入口发现陪葬墓的情况,在全国还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带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监印”四个字,说明此人是负责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个官员。
楚王陵结构
主墓室。四块塞石一组,一共四组、十六块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者们从天井东侧向西北方向挖盗洞,一直挖到墓门口,定位之准,比考古斟探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把右上角的这一组塞石打上牛鼻眼,用绳系住,像牵牛一样平拖出来,然后从这里直接爬进了主墓,因此没有发现后面的三间墓室。盗墓的时期很早,是在王莽篡位的时候—公元8年左右。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而这些塞石每一块都重达五、六吨,这样浩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两个毛贼、十天八天能干得了的。因此推测,这肯定是一次大规模的官盗。
在塞石的内侧有一块朱砂印文,写的是“第乙下阳,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这段文字说明的是这块塞石所处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内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组,这一块就是位于第二组下面自东起的第二块塞石。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墓葬的设计者对每一块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准确的标注,可见西汉时期墓葬建设水平之高。
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铜钱,一共十七万六千多枚,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盗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银器都已被盗,只剩下一些铜镜的残片以及铁甲片、铜箭头等。
楚王陵(5张)
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饰。左边是镶有祖母绿的金带钩,中间是金狮头,右边是金鹈鸪。它们不但金质纯净,雕工也十分精美。但“黄金有价玉无价”,对面这对玉龙更有价值。可是为什么盗墓者没有拿呢?因为当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而且玉龙象征着王权,把它盗出去,买也没人敢买,留着还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盗墓者没敢拿走。
这座墓葬修得虎头蛇尾,外观十分宏伟,内部修凿却比较粗糙。在东面的地方,可看到明显的、正在打凿的痕迹,没有来得及完工。一般来说,棺材都应放在后室正中的地方,寿终正寝嘛。既然没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东面的棺床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