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万里行    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延安梁家河老支书梁玉明

            新华大采风延安讯(康留国  张庆华)我是2015年参加嵩山十佳孝贤大会时认识的梁玉明。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说,梁玉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延安梁家河当知青时的入党介绍人,我上网查了下,确实如此。

2015年底,我带队去甘肃环县慰问习仲勋红军小学返回时,拜访了梁玉明。我把我们在嵩山十佳孝贤大会的合影画框赠送给了梁玉明。其中一位来自洛阳耐火厂的朋友丁敏(下图左七),当年和习仲勋做过邻居,习近平当国家副主席去洛阳时,还亲切接见了他。

2016年春节,我和人民日报的朋友李乾坤,一起去延安梁家河给梁玉明拜年。给梁玉明带去了2015年底我带队去拜访梁玉明时集体合影画框。并就出版《学习好榜样 心中梁家河》画册与梁玉明沟通,梁玉明赞同支持。

2017年,我带领国礼书画名家梅丽琼、谢东祺、刘瑾铭、何俊花、张如辉、范有胜、郭子昂、张志明等,以及富燕、张仁庆等爱心人士去梁家河采风,梁玉明亲切接待了采风团成员。

 

2018年,《学习好榜样 心中梁家河》画册出版后,我带国礼书画名家、伟人风采艺术团队再度走进梁家河。采风团中午在梁家小院吃饭。梁玉明的孙子媳妇接待了我们。当我们把画册送给她后,她看到把梁家河以及梁家小院编进画册里非常高兴。

友谊就是这样不断延续。

据延长县作协主席张思明在北京知青网发表的文章。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何许人也?梁玉明是1942年2月出生在陕北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祖辈务农出身的一个普通农民。梁玉明别无长物,只是从1965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并多年担任农村一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

  梁玉明纯,是因为梁玉明活了70多年而一直心地纯洁,善良,从不沾公家便宜,心里藏不住个私字。

  梁玉明正,是梁玉明心里一直有个正义感,在任何大风大浪面前,梁玉明都能站稳脚跟,牢牢坚持正义,从不随风倒。

  梁玉明常对晚辈们说:“我自从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天起,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土地中劳动,从无二心。无不一时地盼望年年能多打粮食,早日改善群众生活,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梁玉明心中这个理念,坚持了这么多年,并一直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笔者与梁玉明谈及个人经历时,梁玉明笑称自己“命运不好”;“生在战火中,长在饥饿中,奋斗在困难中”。总之,梁玉明70多年的经历,真正称得上是“动天地、泣鬼神”。

  梁玉明的祖上就穷,父亲兄弟二人,梁玉明为长。父亲从记事起就给财主家放羊,成婚后就靠揽工为生。到梁玉明这一代,梁玉明们兄妹5人,4男1女,梁玉明排行老二。为了拉扯儿女长大,梁玉明父母受尽了艰辛。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家乡解放,父亲才分得了一点土地,但全家7口子人,就靠这点薄地根本维持不了生命。梁玉明童年就跟父亲在地里点籽,8岁就学会锄地。但再拼命,还是吃不饱肚子。梁玉明10岁那年想上学,一则三十华里内没有学校,二则地里劳动又少不了梁玉明,一直到梁玉明十四岁那年(1956年),文安驿才办起小学。父亲抚摸着梁玉明已有1.6米高的头顶,说大哥已到了重劳力的年龄,就送梁玉明去上了小学。

        文安驿区政府离村10华里,梁玉明和几个伙伴早出晚归跑着上学。学习时梁玉明鼓足劲的学,一遇星期天还要帮父亲在地里劳动。可是好梦不长,梁玉明刚上到四年级上学期,国家号召超龄生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梁玉明心里明白,自己求学的美梦该结束了,便第一个报名回到生的梁家河村。那时梁玉明年轻气盛,一心想在大跃进年代里为国家多打粮食。

  当年,大队选梁玉明当了团支部书记,梁玉明组织了20多名男女青年,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搬山镇沟修水平梯田,早出晚归天天汗流夹背,总想盼望地里长出好庄稼。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风调雨顺,真的来了个丰收年。就在那一年,不少村子里都缺粮,唯有梁家河村里没人饿肚子。

  1962年,也正是饥荒最严重的日子。村里人选梁玉明当了生产队长,梁玉明带领社员甩开膀子大干。然而,自然灾害严重,浮夸风刮的更重。到了年底一算账,欠收了。有人要梁玉明“打一报十”,梁玉明拧着脖子,坚决不干。梁玉明说:“做人怎么能这样,啥就是个啥,本来欠收,再多报不是骗国家害自家吗!”就这样,梁玉明领着社员扎扎实实的拼命大干,奋斗了两年终于度过难关,从此,梁玉明这个犟脾气也出了名。

  1965年夏,党支部书记喜欢上了梁玉明这个犟脾气,在劳动生产中,梁玉明只会扎扎实实地下苦,从不说假话。便吸收梁玉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4个月后就被全体党员把梁玉明选为党支部书记,老书记向梁玉明放心地交了班

  自从入党后,梁玉明就暗暗下了决心,时刻要牢记自己是名党员,干啥都要带好头。党员就要说实话做实事,与人做事都要诚实,农民只有为国家多打粮才能对得起党。在那个年代,梁玉明就以人缘好出名,很善于团结人,最大的特点是大公无私,一心为集体。就在那年,大队分来两名招工名额,其中梁玉明自己就是公社点名的对象。但梁玉明想了,能跳出农门,在公家部门发展是好事。但梁玉明不能这么做,便推荐了别人,自己决心在农村奋斗一辈子。从而,梁玉明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带领全大队(五个生产队)社员苦干农业,一心想让社员都过上好日子。

  1966年秋,“文革”正向纵深发展,不少年轻人都跑出去参加造反,串联。梁玉明什么组织也不参加,只知道自己有组织,是名共产党员就足够了。梁玉明继续坚持领着留村的中老年人春种秋收,保证了社员年年能吃饱肚子。每年过年参加造反的社员都回村了,从梁玉明手中领取口粮,使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年轻的生命永远是不可理解的奇迹,在外面造反有几个饿的面黄饥瘦,回来吃上个把月饱饭后,立即变得神采奕奕。队上有位梁玉明要好的社员,动员梁玉明去参加“武斗队”,说只要打败另一派,你将来就可在公家门上当个小头目。梁玉明不但谢绝,而且还劝回村劳动是正路,不要去参与武斗。后来形势渐渐稳定,梁玉明还收到的几个同学来信,说县上几个单位都在招人,动员梁玉明能来报名干公,都被梁玉明一一谢绝。梁玉明说:“当定农民是我的宿命!”

   1969年初,公社突然通知梁玉明,有15名北京知青分到你们队插队落户。梁玉明已在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这一号召,心里非常高兴。梁玉明知道,毛主席是为了让这一大批知青来农村锻炼,将来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再说这些北京娃娃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才来陕北的,们将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梁玉明们将会给陕北落后的文化、落后的生产带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梁玉明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社员先将们的食宿安排好,赶着毛驴车才来到县城,接上这15名(男11女4)知青就往回赶。村里人就象过节那样高兴地欢迎们。然后梁玉明将9人分到一队,6人分到二队,同时叮嘱各队长,一定要照顾好们的食宿安排,要象对待自己娃娃一样对待这些学生。最后梁玉明问大家,谁的年龄最小,小名叫大点的男生指着一名瘦高个说:“就小,才刚16岁。”梁玉明问:“你叫啥名?”回答:“习近平。”梁玉明说:“那你就留在一队。”因为梁玉明家在一队,以后方便照管。

   当天晚上,梁玉明就分别为知青召开了会议,介绍了当地的艰苦生活,风俗习惯,简单的方言。此后习近平就主动为知青当翻译,帮着们怎样劳动,怎样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熟悉,知青们很快和社员建立起了感情,互相学习、帮助,梁玉明在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们入手,再教们生产劳动方法,和们多谈心,开导们少想家,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多把你们的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这些陕北人。特别对年龄最小的,梁玉明就是偏爱,请到自己家吃饭,多拉家常。在梁玉明的关爱、引导下,知青们很快稳住了心,进入劳动、生活角色。

   但那毕竟是个单调的年代,农村没电,又看不上电影,没有任何文化生活,晚上只有在煤油灯下看自己带来的书。知青们面对无法看到尽头的插队生活,有几个知青内心时常充满着落寞和孤独。梁玉明面对现实,经常找们谈心,给们讲现实,谈将来社会一定会发展,讲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艰难困苦生活,仍然打败日本侵略者。特别是延安圣地的故事知青们最爱听。

   梁玉明只是想,用自己并不丰富的表达能力,能劝导们把插队的路子走下去,能让们安下心来就是胜利。梁玉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人处事。知青们对梁玉明的评价是:可亲,心地善良,一心为集体,从不谈个人生活困难。在谈及帮教知青过程中,梁玉明说:“我记得在1970年秋季,有名知青回了趟北京,回村后在村口遇见我,当一见到我时,就气愤地对我说,再不回北京了。我问为什么?说,回去是有家不能回,还把我当成盲流。我点头表示理解,并把谦让到我家去休息,我担水回来做了饭,一块吃了晚饭。因年龄最小,想家是很正常的,回去北京受到冷落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家庭一时被落入低谷。开始劝导习近平几句后,就拿出妈妈给习近平来的信,递给看,信的大致内容是:梁书记,你好,你今后不要再让近平回北京了,我把近平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教育,帮助度过难关。习近平看完信后说:“我妈妈说的很对,我到咱村来就是要听你的话,你是党支书,你今后就多批评帮助我吧。以后我不再回北京,好好在梁家河扎根,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

   梁玉明听后很受感动,便又开导了好多道理,要求把带来的书好好读完,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两人当晚拉了半夜的话。从此,梁玉明和习近平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走的更近了,经常在一起劳动,谈天说地,拉家常谈理想,谈论国家大事,同时梁玉明自己从习近平的文化理念中学到不少知识。 

 

当年习近平等北京知青住过的一孔窑洞

   当年,大队为知青修了个知青院5孔石窑,梁玉明家与知青院成了邻居,习近平有空就往梁玉明家跑,有啥心里话就对梁玉明说。当时接触梁玉明最多的就是习近平和刘平生。1972年,村里其他知青全走了,就剩习近平一个人,因为习近平爱农民,有文化有学问,村里男女老少都爱往住的窑里跑,每天晚上,常常是一窑的人,爱听习近平讲山外的事。支书梁玉明也不例外,常说近平见多识广,比梁玉明懂的多的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老梁觉得习近平不光有理想有抱负,而且目光远大,言行一致,是个培养的好苗子。从此,梁玉明就重点培养习近平,对习近平讲党的组织、党的光荣使命。经过一年的锻炼与考验,梁玉明认为习近平成熟了,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鼓励习近平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支部会上作了宣布,不几天就让习近平填了入党志愿书。当时习近平说:“你有热情介绍我,我也有决心入党,但就怕上边不会批准。”

   支部大会表决通过后,形成了决议。梁玉明立即将习近平的志愿书和支部决议一并送到公社党委。当时那位书记对梁玉明说:“你梁玉明可真胆大,现在这种形势,你敢把黑帮子弟介绍入党。”梁玉明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我胆大,是毛主席的政策胆大。”该书记说:“毛主席哪有这个政策?”老梁说:“中央的政策有一条,父母有问题不能株连子女,重在个人表现。再说习近平的父母谁给作结论了?”这位书记不高兴地说:“我没有看过这个政策,我不能批!”梁玉明也有些不高兴,“你这个官没当好,连政策都没学好,怎么能做好工作。”两人你一言一语,最终还是把支部决议退了回来。

  新华大采风董事长康留国在北京知青住过的窑洞体验生活

    回到村里老梁把情况告诉了习近平,并鼓励他别灰心,申请你继续写,看批不批。习近平笑着说:“我就知道不会批。”此后,习近平热血在沸腾,加入党的决心更加坚定,先后又写了9份申请书。梁玉明拿着习近平的10份申请,步行跑了往返三趟公社。第三次遇见新任公社书记白光星。看完10份申请,梁玉明的介绍和支部的决议,笑着说:“梁玉明,你把政策把握的很好,也是个敢于负责的有心书记。过几天我到县上开会,向县委申书记请示汇报后再定。”梁玉明总算较满意地回村了,梁玉明又告诉习近平:“别灰心,有希望了!”

   事过不到十日,梁玉明接到县上通知:县委申书记要找习近平谈话,习近平按时到了延川县委。时过10多天,习近平的入党事宜终于批复了。梁玉明接到通知立即告诉了习近平,并说:“你的党龄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算起。”近平激动地拉住梁玉明的手说:“梁书记,真是感谢你了,没有你这样有心的支书奔跑,我是入不了党的。”梁玉明很真诚地说:“你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不要谢我。”

   习近平入党后思想更加成熟。梁玉明心想,近平还缺少实践锻炼,必须得给创造个锻炼平台,自己不是推卸担子,而是让贤。心思想定后,又跑到公社找到白书记,谈了自己的想法,受到白光星的赞扬,同时说:“那你必须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积极配合支持近平的工作,多给出主意。”得到党委同意后,梁玉明立即召开了支部大会,宣布了习近平上任,那是1973年底。

   从此,习近平在中国这个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位子上做起,尽量施展着自己的优秀才干,一心为群众谋福利。打大口水井,解决了全大队人畜饮水难,修地打坝获丰收,解决了群众吃粮难,学沼气办沼气,家家都能用上沼气,解决群众烧水做饭难……一行行一件件,群众看在眼里,享受在身上,梁玉明喜在心里。当然,习近平每实践一件事都离不开梁玉明的支持。人们都说梁玉明是好人,“你真是扶上马又送一程,从不记回报。”

新华大采风董事长康留国在和梁玉明夫人交谈 

   1975年7月,习近平同志结束了在梁家河7年的插队生活,分别时习近平含着泪对全村人说:“我在咱村劳动了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事,二是劳动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这是我受益终生的东西。

   此后,习近平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迈进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门去深造。随后社党委又让梁玉明接回支书这副担子,直至1997年因年老自动退下位子,先后任村干部35年。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后,从上学到参加工作,他坚持多年给梁玉明写信,一则鼓励,二则慰问。当习近平在政治舞台上每上一个台阶,梁玉明都会激动的心情久久难平。但习近平也是同样,从来没有忘记扶自己上马的梁玉明和全村群众,每次给梁玉明复信中都要关心全村人的生产、生活和村里经济建设。同时,坚持每年春节给全村每户寄张贺年卡,表示衷心慰问祝福。

   几十年过去了,梁玉明先后几次被习近平邀请到厦门、福州、云南和北京家中做客和梁玉明交谈,但多数老梁都是为村里拉高压电、修学校,汇报村里群众生活。习近平都尽力一一解决。村里也有个别人为个人之事去找习近平解决,但梁玉明在习近平面前从来没有找过麻烦,从来没有提出过个人的私事要求。

   2009年,习近平来延安调研,第一个就是接梁玉明到延安宾馆见面,在交谈中一再询问梁玉明有啥个人要求,梁玉明说:儿女自有儿女福,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和儿女家家都过的很幸福,你就放心吧!

   梁玉明还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的梁玉明。这是习近平同志当着陪同的省、市领导面这样赞扬梁玉明的。

  事实确实如此,梁玉明在70多个年轮中,是平凡的一生,梁玉明默默无闻的像头老黄牛,只忠于党,忠于终生热爱的黄土地。但值得人们尊敬和敬仰梁玉明的是:在那种混沌的年代里,坚持党的标准原则,坚持用延安精神去教育人、培养人,起步,为党为国家介绍培养了一位国家栋梁人材。

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为何是他?

观察一个政党的成长,探究其“纳新”制度必不可少。

对于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来说,要想加入其中,有“一个人”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那就是入党“介绍人”。这一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不例外。

IMG_256

1972年时的习近平。新华社发

1973年,20岁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住窑洞、睡土炕,能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是与陕北梁家河村人相处融洽的“自家人”。他所有农活都熟悉,也是村民口中种地的“好把式”“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IMG_257

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延川县。新华社发

这些,都被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看在眼里。因为觉得“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当年8月,梁玉明便鼓励习近平申请入党。

习近平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受到父亲所谓“问题”的影响,习近平的入党之路并不顺利。梁玉明告诉他:“不要怕人家不批,你应该要求进步。”

IMG_258

习近平等三人的入党批复函(来源:央广网)

听了梁玉明的话,习近平再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最终,经过组织程序,1974年1月10日,习近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梁玉明,这名梁家河村的农民书记,也成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

其实,对世界上的许多政党来说,申请人想要加入其中,仅需提出申请、等待批准就可以。而中共9100多万党员,则都要像习近平一样,经过入党介绍人的“介绍”才能加入党组织。

中共为何要设“介绍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入党介绍人被认为是相当于“革命担保人”的角色,不仅关乎党的壮大,更关乎党的存亡。中共全面执政后,这一制度被保留,“担保人”转变成为“引路人”和“培养人”,入党介绍人成为申请人加入党组织的“启蒙老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纳新”程序的严谨与规范,及对自身“纯洁性”一以贯之的追求。

历史上,与入党介绍人制度设立同期,中共就完成了自身的“规矩”建设。中共在第一部党章中,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并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势下,中共党员数量急剧波动,但无论党员数量增或减,中共始终坚持标准和条件高要求。出现在这一时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为严格的纪律》等名篇,是中共保持自身“纯洁性”初期探索的见证。

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全面执政后的中共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正如习近平所言,当下,作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共“纳新”始终遵从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特别强调杜绝“带病入党”。

而入党后,以党章为基础和依据形成的一系列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硬性纪律和以集中学习、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等为代表的各种组织生活,则始终提醒着加入她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份不容忘记的“初心”,也是这个政党追求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石。

正如外界评论所说:“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也不能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俱乐部,而是有着共同信仰、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成员组成了这个组织。”

(来源:共产党员)

 

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延安梁家河老支书梁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