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家名作    徐维良以篆书重温邓选寄望传承艰苦奋斗传统之深意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近读徐维良篆书作品,发现徐维良以篆书重温邓选寄望传承艰苦奋斗传统之深意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句出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90 页的话语,承载着深刻且厚重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犹如一盏明灯,清晰且有力地阐明了坚定信念在团结人民、推动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回顾往昔,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等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怀揣着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凭借着这份精神力量,成功凝聚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党都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矢志不渝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拼搏奋斗,进而推动着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步步稳健地发展进步。

徐维良选用这段话的深刻缘由

1989 年,邓小平同志对非洲朋友道出这番话语时,其情真意切,恰似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叮嘱,语重心长地提醒着:“日子好了可千万不能忘本呀。” 彼时的中国,刚刚踏上富裕起来的征程,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已然出现了一些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这就如同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刚拿到工资时,容易因缺乏规划而肆意挥霍一般。邓小平同志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及时发出警示,让大家铭记,我们的国家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无疑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传家宝,无论何时何地,都绝不能将其丢弃。徐维良正是深刻领悟到了这番话语背后的深远意义,所以选择将其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铭记这份叮嘱,传承这份精神。

篆书承载的独特智慧与韵味

徐维良特意选用篆书这一古老且极具韵味的字体来书写邓小平同志的名言,其中蕴含着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深意,宛如用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爷爷奶奶的老相框,去装裱一张极具时代意义的新照片,别具一番风味。

 

  • 厚重感的彰显篆书的笔画,古朴而苍劲,那一笔一划犹如深深镌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印记,充满了岁月沉淀的厚重质感。当用这样的字体来书写 “艰苦奋斗” 这几个承载着伟大精神的字眼时,仿佛赋予了它们更为沉甸甸的分量,使其不再像那些千篇一律、略显单薄的电脑字体那般轻飘飘,而是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力量与历史底蕴。
  • 仪式感的营造以最传统、最经典的书法艺术形式,去书写这句如此实在且饱含真理的话语,恰似穿着古朴典雅的汉服,去吟唱激昂澎湃的红歌,二者相得益彰,既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又不会让人觉得空洞无物。这种结合,让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更能深刻地领悟到话语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而对艰苦奋斗的传统生出一份敬畏之心。
  • 传承密码的传递就拿 “奋” 字来说,在古老的甲骨文里,它原本描绘的是鸟儿展翅欲飞的生动形态,寓意着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劲头。徐维良深谙这一古老文字所蕴含的深意,巧妙地将这种向上的力量与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笔墨之中,使得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仿佛跨越时空,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理念紧密相连,让传统的精神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传承。

书法作品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与巧思

相较于常见的领导人语录印刷体,徐维良的这幅篆书作品可谓是别具匠心,字里行间处处藏着令人称道的小心思,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温度。

接地气的表达仔细观察会发现,作品中 “人民” 二字被书写得圆润饱满,那形态恰似老百姓们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民在艰苦奋斗过程中所收获的幸福与满足,也体现出这份奋斗所围绕的核心 —— 始终是为了人民。这种书写方式,让原本严肃的话语瞬间变得亲切起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使人们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留余味的艺术处理在书写 “团结” 这两个字的时候,徐维良特意在其间留出了些许飞白,这一巧妙的处理,恰似朋友之间握手时,有意留出的那一点空隙,看似不经意,却饱含深意。它不仅没有让整个作品显得呆板生硬,反而增添了一份灵动与韵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团结之中所蕴含的那份恰到好处的默契与包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显骨气的笔墨展现再看 “坚定” 二字,徐维良运用枯笔的技法来书写,使得这两个字的笔画犹如老树根一般,苍劲有力,盘根错节,尽显坚韧不拔的骨气。这无疑是在通过笔墨传达出,在艰苦奋斗的道路上,坚定的信念是何等重要,如同老树根深深扎根于大地,为树木的茁壮成长提供稳固的支撑,而坚定的信念也正是我们在为人民利益奋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新华大采风编委会暨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活力展现

这幅蕴含着深刻思想与独特艺术魅力的篆书作品,在腾讯艺品城展出之时,引发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不少年轻人纷纷拍照发朋友圈,感慨道:“原来那些看似严肃的大道理,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变得如此酷!” 徐维良的这一创作实践,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无限可能。

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绝非只能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供人瞻仰却遥不可及,它完全可以像那些经过精心改造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民宿一样,以一种全新的、贴近生活的姿态融入到我们的日常之中。徐维良用篆书书写邓小平同志的话语,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巧妙地将其与现代的思想、理念相结合,那些古老的智慧就能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书法艺术的多元拓展书法艺术也不应局限于抄写那些经典的古诗辞赋,它有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工地上鼓舞人心的标语,还是手机里传递情感的短信内容,只要创作者怀揣着一颗真挚的心,都可以将其融入到书法作品之中,通过笔墨赋予它们别样的艺术价值。徐维良的这幅作品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打破了传统书法题材的局限,让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魅力所在。

铭记传统与展望未来的平衡记住过去,并非是要我们一味地回到过去,而是要在传承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迈向未来。就如同我们用智能手机拍摄全家福一样,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拍摄的工具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但那份浓浓的亲情却始终如一,未曾改变。徐维良的创作亦是如此,他用祖传的书法这一 “老手艺”,讲述着新时代的故事,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大道理,用最朴实、最家常的话语书写出来,让其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这幅挂在机关食堂的字,相较于那些高高在上、庄严肃穆的会议室金字招牌,反而更能让人铭记于心,因为它用最具中国特色的笔墨,书写出了最贴近生活、最能打动人心的生存智慧,让艰苦奋斗的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总之,徐维良的这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提醒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要时刻不忘艰苦奋斗的传统,让这份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学习名家名作 感悟人生哲理》活动参与新闻热线:18310977197(微信同号)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徐维良以篆书重温邓选寄望传承艰苦奋斗传统之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