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评选    徐维良六首隶书古诗引发学习古典诗词热潮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薛学拾 卫建忠)近日,著名书法家、新华大采风艺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名誉主任徐维良创作的隶书作品《古诗六首》在文化艺术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意外地掀起了一股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潮。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徐维良先生卓越的书法技艺,更让古典诗词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走进大众视野,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在谈及这幅作品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幅书法作品书写了六首古诗,从右至左依次为:

第一首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是南宋朱熹的《劝学诗》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要珍惜每一寸时光,莫等岁月流逝才追悔莫及。

第二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通过描写秋夜江边的景色,如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布满天等,营造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愁绪。

第三首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 是宋代程颢的《秋月》 ,描绘了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头流过,天空和溪水融为一体呈现出秋天的澄澈之色,仿佛将尘世隔绝在外,白云与红叶悠然飘动的美景,表达诗人对宁静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 是宋代程颢的《秋月》 ,描绘了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头流过,天空和溪水融为一体呈现出秋天的澄澈之色,仿佛将尘世隔绝在外,白云与红叶悠然飘动的美景,表达诗人对宁静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

第四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诗人从描写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起笔,感慨长期以来边疆战事不断,征人未归,希望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守卫边疆,不让外敌入侵,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良将的期盼 。

第五首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唐代杜牧的《山行》 ,描绘了深秋山中的景色,弯曲的石径、白云缭绕的人家、经霜的红叶等,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

第六首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描写西湖六月中,莲叶无边无际的碧绿,在阳光映照下荷花格外鲜艳娇红的景象,表现出西湖夏季的美丽风光。

徐维良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深耕多年,尤其擅长隶书。隶书是汉字书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种书体,起源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它化繁为简,变篆书的圆转为方折,具有古朴典雅、庄重沉稳的艺术美感。徐维良先生的隶书作品《古诗六首》,正是巧妙地将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与古典诗词的韵味相结合。

 

作品中所书写的六首古诗,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经典之作,从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篇章,到抒发人生感慨的深沉诗句,每一首都代表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徐维良先生以隶书的形式将它们呈现出来,使得诗句的意境与书法的美感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从书法技艺角度来看,徐维良先生的隶书《古诗六首》尽显精妙。其笔画粗细有致,蚕头燕尾的特征鲜明而自然,每一笔都蕴含着力量与韵味。横画平稳舒展,竖画挺拔有力,撇捺舒展奔放,仿佛在纸上跳跃出优美的舞蹈。在结构上,字体规整而不失灵动,严谨的布局中又透着自由的气息,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使整幅作品犹如一篇气势连贯的乐章,让人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

这幅作品在北京艺博会书法展览中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人们纷纷驻足欣赏,不仅被徐维良先生精湛的书法技艺所折服,更被作品中蕴含的古典诗词所吸引。一些观众表示,以往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阅读层面,而通过徐维良先生的隶书作品,他们仿佛看到了诗词中的画面,听到了诗人的心声,对诗词有了全新的感悟。

 

随着这幅作品在社交媒体和文化圈子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典诗词。许多学校、文化机构也纷纷以此为契机,开展古典诗词学习活动。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对作品中的古诗进行临摹、朗诵和解读,让学生在感受书法魅力的同时,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文化机构则举办相关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从书法艺术和古典诗词两个维度进行剖析,进一步推动了学习热潮的兴起。

徐维良先生在谈到这幅作品时表示:“书法和古典诗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让两者相互赋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审美,希望大家能借此重新认识、热爱这些经典之作。”

 

目前,徐维良先生的隶书《古诗六首》作品仍在持续引发关注,相关的学习活动和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开展。这股由书法作品引发的学习古典诗词热潮,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这样的积极氛围下,古典诗词这一璀璨的文化明珠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书法艺术也将在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不断传承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大采风编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提议,将徐维良老师的这一作品纳入 2025 年度首届千人同书《中国历代诗词歌赋名家名作及经典诗句撷英》的参评作品行列,并推荐授予徐维良老师为 2025 年度首届新时代礼赞诗词歌赋国手导师称号。这一提议无疑是对徐维良书法作品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与褒奖。

《活学活用古典诗词歌功颂德名家名作活动》组委会目前已开通征文热线 18310977197(微信同号),热切期待更多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共同为续写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贡献力量,携手在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描绘出更加绚烂多彩的画卷。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徐维良六首隶书古诗引发学习古典诗词热潮